青岛宝祥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© 版权所有
备案号:
技术支持:青岛青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作者:点击:625 发布时间:2021-04-30
关于非洲猪瘟疫情后猪屠宰设备行业的发展建议
1,优化屠宰产能布局,实现与养殖业的协调发展。
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,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”(国办发〔2019〕44号)提出,要统筹好环境条件,引导养猪业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。农业部印发的《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三年行动方案》(农牧发〔2019〕39号)明确东北、黄淮海和中南等地区为生猪及产品调出区,要支持优势屠宰产能向上述养殖集中区转移,实现规模养殖。在东北地区,郭荣达等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出了生猪养殖成本优势。为此,建议优化屠宰产能布局,进一步压缩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数量,对大中型屠宰企业给予税收补贴、贷款支持等,帮助企业克服目前的生产经营困境;同时运用土地政策等措施,引导企业向养猪业集中区转移产能,实现养猪业与其他产业的匹配,使产销衔接顺畅,更好地促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。
2,依托企业特色,引导不同规模的屠宰场转型发展。
规模较大的屠宰企业机械化程度高、设备设备先进、管理规范、肉品质量安全水平高,是行业发展的方向。中小型企业的优势在于熟悉农产品、肉制品和市场,这对资源整合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综合考虑,促进行业的全面发展,应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特点,实现优势互补。在同一区域内,引导大型屠宰企业全产业链布局,形成养猪、屠宰、加工、配送和销售一体化发展,同时建设冷链物流系统,发展精细分割、深加工等,提高产品附加值,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;引导小型屠宰企业向销售中心和配送中心转型,减少屠宰落后产能,保障广大农村地区生猪产品供给。另外,要加快设备、技术、管理等方面落后的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撤停并转,加快屠宰行业的升级改造,对不能落实非洲猪瘟自检和驻场官方兽医制度的,要依法限期整改,对整改不到位的要责令停产整顿。
3,提高屠宰行业的技术支持能力,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。
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的生猪生产国和消费国,但大多数屠宰企业的加工设备相对落后,建议与有关方面联合进行屠宰技术研究,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,推动行业技术进步。
(1)加强屠宰设备自动化、肉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,推动屠宰工艺流程改进;
(2)加强屠宰行业从业人员培训,制定从业人员培训计划,定期开展从业人员继续教育,不断充实屠宰技师、兽医卫生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。
(3)充分发挥畜牧兽医技术支持机构、行业协会、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,通过培训班、讲座、现场指导等形式,推广屠宰实用技术,解决生产实际问题,促进屠宰行业可持续发展。
4,拓展屠宰企业的生产链,提高产业竞争力。
屠宰业的上游产业为饲料、养殖,下游产业为加工、销售等。当前大多数屠宰企业的成品白条肉,对保鲜要求高,保鲜期短,而且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。合理延长产业链条,既能提高屠宰企业的经济效益,提高市场竞争力,又能增强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。中小企业由于资金、人员、场地等方面的限制,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困难,建议优先发展屠宰精分割和深加工,提高产品的附加值。根据调查了解,以切前、切后的肉品为例,在同一批肉品中,其价格比白条肉品高出4~6元/公斤,可以在短期内提升企业利润。